
近日,被闹得沸沸扬扬的“2岁女童被恶犬咬伤事件”,在持续发酵中。
这次的焦点不是女童的伤势,而是“流浪狗被捕捉、捕杀”。
多位明星公开为流浪狗发声,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。
杨迪在社交媒体表示:“可以不爱但别伤害,恳请大家都善良些,合理处置,不要虐杀!”
陈乔恩发文力挺小动物:“心痛!小黄有什么错,停止伤害流浪动物。”
刘雅瑟更是激动呼吁:“那些动物到底做错了什么,没有任何一个流浪者不希望有一个家!不是所有流浪狗都是坏狗,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!请停止捕杀动物!”
一部分网友,也在支持这场拒绝捕杀流浪狗的呼吁:
“凭什么一棍子打死,就为了完成100%零风险吗?不理解,我真的不理解。”
“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类的,捕杀行为太过残忍了……”
然而,另一部分声音也相继出现:
“被咬伤的小女孩又有什么错,才2岁就可能会因此丢了肾脏,又有谁为她发声呢?”
“捕捉流浪狗是为了消灭安全隐患,维护自身权益。”
“恶狗咬人,你们不说话,但一听说清理流浪狗,你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了,忙不迭替流浪狗发声,你们这些明星的所作所为,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的认知。”
一时之间,流浪狗与人的生命,似乎站在了各自的对立面。
生命无分贵贱,无论是动物还是人,都应该被尊重。
但是,明星们面对流浪动物同情心的泛滥,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。
因为,作为同胞的人类,都不见得被同情,而一只只素未谋面的猫猫狗狗,却得到那么多的关注和怜悯。
难道,同情流浪狗的做法,真的有错吗?
人都是有同情心的。
当看到弱者受到伤害,会自然而然激发出内心的保护欲,想为弱者做些什么。
为狗发声的明星,很多都是养狗、爱狗之人。
诚然,狗是人类的朋友,很多时候担当着忠诚、勇敢的角色。
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,警犬是寻找线索的能手,家犬是主人的看门卫士……
人与狗之间,也存在着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忠犬八公每天和主人一起去车站上班,然后等待主人回家。某天,主人突然去世,可是这只狗仍然每天准时去车站,坚持了整整九年,等待主人的归来。
这种人与狗的关系,是建立在特定环境下的。我们爱狗,是因为我们对它有感情,从而爱屋及乌,不忍心看到其他犬只受到伤害。
但是,徒有同情心并不能挽救无辜的生命。因为,很多时候,这种同情心是浅薄的。
如果同情心不落实到具体的事上,那么它注定就是一句口号。
《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2022年度中国城镇犬只数量为5119万只。根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的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。
至于遛狗不牵狗绳、不捡狗屎、犬只扰民等情况,更是数不胜数。
当“狗咬人”事件频频发生,流浪狗很可能会成为人类安全的隐患时,动物的权利是否该为人的生命安全让步呢?
人与狗的矛盾,从来都不少见。
陕西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:
某小区的住户徐某,出于对狗的喜爱,时常给家附近的一条流浪狗喂食,偶尔也会带着流浪狗遛弯。然而,住在同一小区的方某,有一天被这条流浪狗咬伤了,于是向徐某提出赔偿的要求。
最后,经过法院的调查,判定徐某需要为此承担责任,赔偿方某医药费。
理由是,徐某长期对流浪狗喂食等爱心举动,与流浪狗形成了饲养关系,但他却没有尽到对流浪狗的管理。
徐某并没有收留流浪狗,也没有把它送到相关的收养机构,间接让流浪狗徘徊在小区,造成伤人的事情发生。
所以,这种同情心非但没有让流浪狗得到合法的保护,更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困扰。
对流浪狗的管理,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法律法规的约束。
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流浪狗处理的法律条文,只有各个城市出台的管理办法。对于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流浪犬、无主犬实行集中捕捉,统一收容管理。
在四川女童被恶狗咬伤事件爆发后,社会开始重视起对狗只的管理。但是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法律的健全与完善需要时间,对人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普及。于是,捕捉流浪狗便成为了目前最立竿见影的行动。
然而,这个行为触动了一些爱狗人士泛滥的同情心,刻不容缓地声讨政府的做法。
换位思考一下,躺在医院性命危危可及危危可及的是你的孩子,全网却在为流浪狗讨公道,你会有何感想?
那么,流浪狗应该何去何从?
其实,我国并不是第一个捕杀流浪狗的国家。
在美国,流浪狗数目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,每个城市都有流浪动物收容所。一只狗来到收容所之后的3到7天,如果没有人愿意领养,那么它们会被集中安乐死,每年被安乐死的狗有大约400万只。
除了狗只,其他动物也一样。
澳大利亚的袋鼠因数量增加,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,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为此,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应对,其中一种就是捕杀。
因此,当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流浪动物时,我们只能放弃它们。
那些无人认领的流浪猫狗,身上携带大量细菌,还有伤人的风险,倘若不管不顾任由其走动,出了问题又该指责谁呢?
一碗水难以端平。在播撒同情心的时候,好好思考自己能不能为社会做些实在的事情,能不能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。
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:
为什么人总是对周围的人莫不关心,却对陌生人心生怜悯?
底下有个高赞的评论:
因为这样做,能够以最低的物质成本和心理成本,来维护自己是一个善良有爱、温暖向善的好人形象。
同理,明星对流浪狗的同情,又有多少能够付诸实际行动?
汪晖在采访中说到:
“我常常看到,有些东西太廉价。你看网上同情心那么高,出了一个事情大家都拼命去关注,有多少人是真正在日常生活世界里头,投入这个过程的呢?”
在网上释放同情心,在生活中却并不践行,是大多数人的常态。
不是人天生比动物高贵,而是廉价的同情心,挽救不了无辜的生命。
人活在世上,无能为力的事情多的是。
战争中的巴勒斯坦孩子长不大,穿着草鞋的士兵没打算活到冬天,这些生命同样不应该被剥夺。
我们能够做的,就是从自己出发,从身边做起,好好善待周围的人和事,不做冷漠的看客,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。
这个世界,从来不缺善意的人,缺乏的是有担当的人。
做不到收留流浪狗,就积极为它们寻找家园;做不到为它们寻找家园,就维护好社会的管理制度,起码,别成为激化矛盾的一员。
尊重生命,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,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深以为然。
作者:晓静
编辑:毛毛雨
